创新力量是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过去5年,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强化打基础、抓管理、强保护、促应用的理念,把工作融入林业改革发展大局谋划,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业务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激发了林业科技创新的新动能。植物新品种授权量大幅增长5年来,科技中心加快推进林业植物新品种的创造、保护、转化和应用,大力构建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满足林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贡献了力量。授权品种大幅增长。
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审查和审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5年来,科技中心以加快品种权受理、审查为突破口,累计受理国内外品种权申请1643件、授权858件,分别比上个5年增长277%和285%。2017年受理了539件品种权申请,完成317个申请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现场审查,授权160件。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参与修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与农业部共同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工作的方案制定、内容研讨和实地调研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制定发布《林业植物新品种执法管理办法》《林业植物新品种测试管理规定》《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审查规则》,完善了执法和测试管理内容,规范了审查工作。发布了第五批、第六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业部分)》,128个种属名列其中,显著扩大了保护范围。
测试体系有效构建。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3个测试分中心、2个分子测定实验室和5个专业测试站的建设显著加强。组织编制了140多项测试指南,测定了152个月季品种DNA图谱,负责组织制修订并经《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正式发布了山茶属、丁香属、核桃属和牡丹测试指南。转化应用继续加强。
编辑出版了《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系列书籍5本,《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12本,开展了油茶、茶花、桉树等授权新品种转化应用试点,对展示新品种、促进新品种推广和转化应用起到重要作用。执法行动不断强化。连续开展了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有效地净化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环境。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植物新品种权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为了探索建立行政执法长效机制,在陕西、河北、山东启动了林业植物新品种权行政执法试点,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
重点打击了观赏植物、经济林、速生用材林侵犯新品种权案件,有效地打击了违法行为,保护了品种权人的权益。2017年,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亮点频现。
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20周年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研讨会,以及中美植物新品种保护北京、南京研讨会,深入交流了美国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模式。与欧盟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签署了合作协议。结合林业特点,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修订条款的讨论工作。
启动以实测为主的测试体系完善工作,形成实测为主、自测为辅、专家实地审查为补充,以及试点启动委托测试制度的测试工作方案。森林认证实现国际接轨开展森林认证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是拓展林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我国林业国际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5年来,森林认证工作围绕林业建设重点,建立了森林认证制度,发展和完善了中国森林认证体系,实现与39个国家互认,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完成体系国际互认,实现国际接轨。
2014年我国森林认证体系成功拿到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EFC)的互认证书,获得了39个国家的认可,标志着我国认证体系走向国际舞台,认证产品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有力地破除了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了我国林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在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和运作模式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处于该领域的前列,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建立认证制度,提供规范化法治化保障。5年来,先后与国家认监委、国家认可委、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共同发布实施了《森林认证规则》《森林认证机构认可方案》《森林认证审核员注册准则》《森林认证审核员考试大纲》等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认证范围、认证依据和发展方向,实现了统一管理,规范了森林认证市场和认证活动,助推我国森林认证步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完善技术规范体系,为全面开展认证活动提供技术支撑。2012年以来,科技中心先后发布实施国家标准2项、修订1项,发布实施行业标准23项,涵盖了森林经营、产销监管链、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经营性珍稀濒危物种、森林生态环境服务等认证范围。
技术规范的应用与实施,对于全面规范森林经营活动、提高森林管理水平、指导认证活动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为全面开展森林认证活动提供了审核依据。开展试点示范,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5年来,科技中心联合近20个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活动,先后组织实施了森林经营、产销监管链、非木质林产品等60余项森林认证项目。
目前,通过认证的森林面积超过900万公顷,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的企业近300家,七大类40余种非木质林产品贴标上市,8家森林公园和4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认证,有效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服务以及获得国际认可的绿色生态产品。加强能力建设,筑牢认证基础。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森林认证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近30项基础研究和相关政策研究,每年开展相关培训超过2000人次。
目前已有7家认证机构的森林认证业务获得国家认可委的认可,有森林认证专业审核人员约500人。这些基础性工作为全面促进森林认证制度建设与实施,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保障。2017年,我国森林认证工作可圈可点。
科技中心与国家认监委共同发布公告,将《中国森林认证生产经营性珍稀濒危植物经营》标准纳入《森林认证规则》,完善了森林认证审核员考试大纲,组织实施14项森林认证项目,在黑龙江、山东10余个省(区、市)大力推进非木质林产品、竹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等认证实践,组织开展森林认证激励机制等8项专题研究,为全面深化森林认证工作奠定了基础。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是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深入实施林业知识产权战略,就是提升我国林业核心竞争力。
过去5年,科技中心不断强化林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取得一系列成果。制定出台纲领性文件。为支撑现代林业建设,国家林业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指导意见》《全国林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围绕林业中心工作,提出林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还发布了《林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年度推进计划》,明确了年度工作开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林业知识产权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目前,科技司将知识产权纳入项目查定验收考评。国际竹藤中心制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促进自主创新发展。
中国林科院成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全院知识产权转化年收益超千万元。推进产权试点示范。
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科技中心至今启动了3批全国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试点单位达75家。通过对3批试点单位进行总结和评估,形成了《全国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评估报告》,72家试点单位验收合格。同时,启动了9项专利产业化推进项目。加快专利技术转化运用。
组织实施了林业专利产业化推进计划,重点对湿地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与推广应用、木材湿热压缩增强处理技术产业化示范、竹缠绕复合压力管的产业化加工技术等35项专利技术,进行产业化示范引导。构建专利池,进行配套转化,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树立样板。开展建设林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调研,提出建设初步方案,推进林业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搭建专利联盟平台。
为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林业技术创新体系,搭建林业专利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科技中心指导建立了木地板、竹材加工等4个专利联盟。专利联盟通过交流信息、提出专利需求和技术需求、整合资源、相互许可等,促进了林业专利创造。木地板专利联盟从2014年13家成员单位增加到2017年18家,专利申请量从211件增加到498件,申请量增长了136%。
加强信息预警服务。建立了林业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林产品地理标志等15个林业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库,累计信息量达到120万条。开展了林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编辑出版了《世界林业专利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木/竹重组材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等。
跟踪世界各国动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各国专利等问题研究,为国际履约和谈判提供支撑。开展产权宣传活动。为引导全行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出版了5期《中国林业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和《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世界林业专利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编印28期《林业知识产权动态》。
举办3期知识产权培训班。促进了从关注林业知识产权数量向注重知识产权质量、价值和效益的转变。2017年,林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得到提升。
履行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职责,全面落实知识产权部际联席会议各项工作。发布《2017年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林业推进计划》,明确了2017年林业知识产权的18项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组织实施林业专利产业化推进计划,对9项专利技术进行产业化示范引导。
推荐一种重组木及其制造方法等5项专利技术申报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建设和完善了林业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林产品地理标志等15个基础数据库。生物安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已上升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5年来,科技中心着力强化林业生物安全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国土生态安全。林业生物安全管理不断强化。5年来,组织制定了《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测管理规定》,2017年完成《开展林木转基因工程活动审批管理办法》修订,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依法开展转基因林木安全许可,5年累计依法审批林木转基因51件,其中,许可50件,不许可1件。继续开展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测工作。2017年,启动林业外来物种调查与研究工作,在10个省(区、市)开展了林业外来物种调查与研究工作。
林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不断加强。制定并印发了《中国林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5)》,提出中国林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与重点领域。
完成全国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工作,启动并开展全国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工作。2017年,生物安全、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有序推进。受理并许可23项转基因林木行政许可,在23个省(区、市)开展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在西藏灵芝举办了全国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培训班。
智力引进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科技中心大力开展智力引进工作,促进林业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5年来,实现重大转变,取得实质进展,累计组织实施48项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培训人员961人,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20项,引进专家217人次。
连续5年推荐林业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加强引智出国(境)培训团组管理,正式发布了《国家林业局引智出国(境)培训团组管理办法》,明确了团组培训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保障因公出国(境)培训团组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严把项目计划申报关,杜绝无实质内容及参观考察性质的培训项目,严格审核参训人员、调整培训种类结构,保障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主题紧扣林业中心工作。加强培训团组成果收集整理,汇编并出版了十二五期间培训报告,为我国重大林业改革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关键理论与实践支撑。
2017年,科技中心智力引进工作稳步开展,组织实施4项短期出国(境)培训项目,培训总人数87人,实施引进境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4项,聘请专家44人次,组织实施9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开展项目绩效评价,举办林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培训班。国际履约维护利益加强交流履约与国际合作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既要维护我国当前利益,又要考虑今后发展和长远利益,同时还要积极维护林业利益。5年来,科技中心积极推进《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履约和国际合作工作,很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林业利益。
5年来,科技中心每年派员参加《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理事会系列会议、UPOV林木果树和观赏植物技术工作组会议、东亚植物新品种保护论坛、《生物安全议定书》会议等,对维护我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生物安全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都有重要作用。参加中欧、中瑞、中日韩自贸区协定知识产权谈判,与韩国林木植物新品种保护部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加强了国际技术交流,促进了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组织专家完成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履约战略研究,形成相应的履约对案。
本文关键词:博鱼·boyu体育,博鱼boyu官网,博鱼体育最新官网入口,博鱼boyu官方平台,博鱼boyu体育sports
本文来源:博鱼·boyu体育-www.71fb.com